1.范围
本准则适用于电镀行业,有化学镀、酸洗、电解加工、抛光(化学和电化学)、氧化、磷化、钝化等工序的其他生产企业(车间)可参照执行。
本准则从污染防治的角度出发,规定了电镀行业中高污染、高耗能、高水耗、低效率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淘汰的基本界定原则。
本准则适用于电镀行业淘汰耗能、耗水、涉重的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的判断。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本准则引用了下列文件中的条款。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GB 21900 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
HJ/T314 清洁生产标准 电镀行业
3.术语和定义
电镀
电镀是指利用电解方法在零件表面沉积均匀、致密、结合良好的金属或合金层的过程。包括镀前处理(除油、浸蚀、去锈)、镀覆上金属层和镀后处理(钝化、除氢)。
落后产能
落后产能是指技术水平(包括工艺、装备和产品等)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生产设备、生产工艺、产品等生产能力或达不到国家法律法规、产业政策所规定标准的生产能力。
落后工艺、装备和产品
是针对表面处理(电镀)生产过程中的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低于行业平均水平的以及不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或者不适应技术进步要求和技术发展水平的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
4.界定技术要求
界定分类
本准则给出了电镀行业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和产品分类。
工 艺:包括电镀前处理、主工艺、后处理。
装 备:包括涉及电镀前处理、主工艺、后处理的装置、设备及辅助设施等。
产 品:包括中间产品、最终产品。
界定准则
电镀行业落后生产工艺、设备和产品界定的基本原则是产生和排放污染物(重点是重金属)强度高、安全风险大以及浪费能源资源的生产工艺、装备和产品,符合以下原则之一的即为应淘汰的落后工艺、装备和产品。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中规定的淘汰类的工艺、装备和产品。
在生产过程产生和排放含有汞元素的蒸气或废水的工艺或产品。
加工过程中使用和排放废水中含有镉元素的用于民品生产的工艺和产品(船舶及弹性零件除外)。
加工过程中使用和排放废水中含有铅元素的用于电子和微电子电镀生产的工艺和产品(国家特殊项目除外)。
仅有一个且无喷淋、镀液回收等措施普通清洗槽。
砖砼结构槽体
镀层在铬酐浓度150g/L以上的钝化液中钝化的工艺。
5.附则
本准则自发布之日起实施,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负责解释,并根据行业发展情况和宏观调控要求会同有关部门适时进行修订。
(资料性附录)
淘汰落后界定准则实例
A1 落后工艺
(1)前处理:
1.汞齐化处理
2.含氰沉锌
(2)主工艺:
1.鎏金
2.镀镉工艺[用于民用产品(船舶及弹性零件除外)]
3.氰化镀锌工艺
(3)后处理
高浓度铬酸钝化(镀锌钝化,铬酐浓度150g/L以上的钝化工艺。)
A2 落后装备
(1)无喷淋、镀液回收等措施普通单槽清洗
(2)砖砼结构槽体
A3 落后产品
镀镉产品[用于民用产品(船舶及弹性零件除外)]
本文由:www.dgglhb.com整理编辑 莞绿环保24小时咨询热线:400-005-3360
下一主题:废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处理污染控制技术规范 |
上一主题:电镀行业规范条件 |